2003年,西安一位大学生在淘宝上看中了一台二手相机,但因为卖家身在日本,双方就先发货还是先付款争论不下,后来,西安大学生发现淘宝推出了一个叫“担保交易”的产品,也就是现在网购用户都熟悉的——买家确认收货后钱款才会打给卖方。于是,大学生试着付了款,这也促成了支付宝史上第一笔担保交易。20年后的今天,数据、交易、隐私、安全等要素成为了新型市场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如何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兼顾可信与安全,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昨天(21日)由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数商协会主办,蚂蚁集团联合主办的“数据要素十节课: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的技术挑战”在上海举办。来自法律、技术方面的专家及从业者,从安全合规与技术发展的角度共同探讨了数据要素行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应对策略。
(相关资料图)
从基础制度层面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密码法》等相关法律构筑了我国数据安全法律体系,2022年12月发布的“数据二十条”更是初步形成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标志着我国数据治理和要素市场化工作步入新阶段。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樊晓娟律师认为,“数据二十条”提出的数据要素“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置的创新思路,更有利于数据要素进入流通交易环节。“数据资产化步伐正在加速中,数据资产的确认、定价、登记、交易等领域也正在明晰,未来数据交易将大有可为。”她说。
伴随持续升级的国家数据要素战略,全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处在爆发前夜,需同时兼顾安全与发展。可信隐私计算能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可控可计量”,被认为是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转的重要技术手段。
据蚂蚁集团隐私计算部技术总监袁鹏程介绍,由于隐私计算发展时间短,行业内相关产品参差不齐,加上隐私计算技术基建成本高等因素,通过技术开源解决痛点加快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隐语”框架的开源正是响应这一趋势和需求。“隐语”是蚂蚁集团探索隐私计算技术的集成之作,安全性、通用性已得到工业级验证。“我们把隐语框架开源出来,就是希望从底座上提供一套成熟的技术,综合行业各自擅长的算法或者解决方案,以此形成合力来打造安全通用的隐私计算产品,共建行业生态。”
数据不仅是一项市场化资源,也是驱动各领域升级的新动能。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到各职能部门陆续提出数据流通的要求并建设相关场景。以“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安全”的融合方案,助力了政务等领域破局数据要素流通困境。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智能数据产品部专家方唯振分享了蚂蚁链数据可信协作平台(FAIR)在数据要素流通中的应用。该平台基于隐私计算、区块链和数据安全等技术,提供数据协作工具箱、数据开放管控、数据流通管控等产品服务,可帮助解决企业间或企业与政府间数据安全共享与协作计算的问题,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县数据相关政务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实现落地应用。
作者:张天弛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