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川渝综合“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这是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上吹响的嘹亮号角。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局
在成渝中部地区“8区8市”中,重庆江津当属“顶梁柱”——1330亿元的经济总量不仅居全市前列,在渝西八区中更是排在第一,凭一区之力创造了渝西八区18%的GDP。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渝西江津,当得了“顶梁柱”,扛得起“铁担当”,也当得好“火车头”,跑得出“加速度”。
“江津区是全市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将锚定‘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目标,着力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挑大梁、显担当。”重庆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表示,该区将努力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城市发展能级、促进开放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六方面实现新突破。
》》“开放江津”奋当开路先锋:联双城、通世界
6月11日凌晨1点,首班(泰国—老挝万象—重庆江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冷链班列(成渝)直达重庆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这是东南亚水果首次通过中老铁路直达江津珞璜,比起此前需要在昆明停留编组重新发出,运输时间缩短至4天。这些水果抵达后被转运至双福国际农贸城,再分销到成渝地区各地。
去年5月1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列货运班列(重庆江津-成都青白江)在江津珞璜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发出,搭载着卷纸、粮油、汽摩配件等江津本土货源,通过铁路直达成都城厢站。
搭上中老铁路冷链快线,泰国榴莲“赶火车”奔向成渝地区千家万户
一趟趟狂飙的列车,就像重庆江津竞逐开放高地那意气风发的模样。
近年来,江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势头强劲,激活开放经济“主动脉”,统筹铁公水多式联运资源,不断提升枢纽服务能级、增强通道辐射效应、强化通道要素聚集效能,初步形成连接西北、畅联西南、面向东盟、通达全球的通道网络。
据统计,今年1月—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已开行407列,同比增长116.49%;班列货运量20362标箱,同比增长122.73%,货值8.095亿元,同比增长41.03%。助力双城经贸互通更是有据可证,5个月时间里,来自宜宾、泸州等四川地区的货源通过小南垭集结箱量超过1万标箱、10.5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四川地区货源占比超30%;江津至泸州、宜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上穿梭巴士实现常态化开行69航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重庆江津—成都青白江)累计开行29列,促进两地公转铁运输模式更加顺畅。
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主要承载地——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开放的基本前提。江津将努力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渝昆、渝贵高铁建设,推动市郊铁路江跳线过江段建设,加速轨道交通成网成势,尽早谋划串联新机场快速通道,一体化规划串联渝西8区非收费快速物流通道,有效发挥综合交通枢纽新优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能跑多快?能跑多远?留给江津用速度和耐力解答。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称,该区将努力在促进开放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聚焦发挥好枢纽功能作用,发展壮大枢纽经济,打造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到202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数量、货运量占全市50%。
》》“创新江津”勇担制造主力:强产业、产业强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沿着大通道,一趟满载“江津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从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缓缓驶出,2天后到达广西北部湾通过铁海联运出口到印度尼西亚。“江津制造”能够走向更远更大的世界,背后是江津区坚持“工业强区”首位战略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江津剑指“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持续扩量提质增效,交出了高分报表: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588家、居全市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585亿元,居全市第3(渝西第1),工业投资增长14.2%;新增数字化车间12个、智能工厂3个,新增数居全市第2;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累计18家),市级“专精特新”108家(累计161家),总量分别居全市区县第2和第1。
2月8日,江津区人民政府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
从产业来看,江津已形成消费品、装备、汽摩、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2022年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90.4%。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全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 414.4 亿元,同比增长 7.9%。
“我们将努力在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成渝地区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强调,该区将依托大交通面向世界做大产业,面向新蓝海面向未来加快布局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招商战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两个5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科学城(江津片区)研发创新中心效果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未来,江津还将努力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打造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增长极。超前谋划,紧密衔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政府投资50亿元、五年拉动社会投资200亿元,建成300亿级数字产业聚集区,加快启动大交通科技园建设,建设2—3个国家级战略性科研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也要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日前,由江津区科投集团和成都科创投集团、华达基金联合发起设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支产业基金——成渝团结湖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取得实质性落地。基金规模达10亿元,将重点投向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科学以及其他国家鼓励的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多样化投融资模式,有效助推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合作实现更大突破性进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图为武骏重庆光能有限公司,是四川和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江津投资30亿元实施的百亿级光能材料及光伏发电模组项目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唱响“双城记”的重要载体。江津携手泸州、永川在产业协作上持续发力,组建“泸州·永川·江津”装备产业联盟,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园区合作共建,“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功入选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目前江津工业企业与宜宾、泸州等地产业配套合作企业达百余家,通过参股、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合作企业13家。
》》“宜居江津”走好融合之路:乡村兴、城市兴
泸永江的融合发展,远不止如此。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3年中国·江津花椒贸洽会上,三地刚签订了共建60万亩花椒产业带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此外,江津区还联合泸州、永川实施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 50万亩晚熟荔枝龙眼等多条农业产业带。
签订泸永江60万亩花椒产业带共建协议
泸永江共赴“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作为农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的农业大区,江津将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成渝地区丘陵山地农业农村示范区。大力推动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建设全国知名富硒产业高地和全国花椒产业聚集区,力争五年内富硒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乡村兴,城市也得兴。在合力建设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携手共促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江津区还将努力在增强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成渝地区现代化宜居城市。
据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介绍,该区将注重规划整体性和未来感,做到点线面结合、局部突破,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结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结合,实施总投资60亿元的城市品质提升十大工程,系统重塑“一江两岸”山水城市风貌,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
宜居江津
成渝中部崛起势正劲,渝西江津领跑敢为先。于江津而言,争当“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实力使然;既是对成渝中部崛起的领跑拉动,也是对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带动。到2027年,江津区GDP力争突破1800亿元,城市人口达70万人,城镇化率达72%。
(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